歷史的細節往往令人動容。
1949年10月1日,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香港的一間辦公室窗口,伸出了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異常醒目。
這是時任香港民安保險公司經理沈日昌帶領同事在與祖國人民一同慶祝新中國成立。
民國時期從業保險
沈日昌1917年出身于浙江桐鄉市,從小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在上海先后接受了中學和大學的教育。1935年,沈日昌成為太平水火保險公司一員。隨著太平保險公司的變革重組,沈日昌逐步走上了重要的企業管理崗位,擔任稽核一職;并于1941年隨太平保險公司遷到重慶工作,任太平保險重慶市分公司副經理??箲饎倮?,沈日昌又隨著公司回到上海,升任太平保險公司總部稽核。
1947年,時年30歲的沈日昌,以民安產物保險上海分公司特派專員的身份,獨自從上海南下,到香港考察二戰結束后的保險環境。當時的香港經濟蕭條、百業待興,目光獨到的沈日昌敏銳地發現香港地理位置優越,乃天賦優良海港,有發展重要航運樞紐的大好前景,保險業務潛力豐厚。于是,當年3月即開辦了民安產物保險香港分公司。
創業之路艱辛備嘗,篳路藍縷,開業之初職員只有2人,環境條件異常艱苦。沈日昌時任副經理,還需同時兼負工作人員、承保員、出單員和分保記賬等職責,他事無巨細,不辭勞苦,經常每天工作長達十幾個小時。
創辦香港民安保險
1949年,民安產物保險及其香港分公司的股權結構發生變動,決定辦理結束。原民安產物保險香港分公司于同年9月在香港注冊改組為獨立法人“香港民安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民安”),注冊資本100萬港元,實收資本50萬港元。沈日昌出任經理,并將10月1日定為香港民安正式成立的日子。此后,每年的10月1日,公司全體同仁既慶祝國慶,又同慶香港民安。香港民安成為在港注冊成功的第一家民族資本保險公司。
為打開公司經營發展局面,沈日昌積極活躍于香港保險業,經常參加華商保險公會同業活動,團結華商同業共同培育民族保險事業。
“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卻有200多家保險公司,而日本這么一個國家也只有20多家,相形之下,在香港能夠成為一家頗出名及有信譽的保險公司是不容易的。”沈日昌認為。
在沈日昌的努力下,香港民安在業績上實現了飛躍,成為“香港少數對船舶險業務有專長的直接保險公司之一”,為國家外貿進出口事業服務。2009年,香港民安和太平保險、中國保險三大保險品牌整合成為今天的中國太平,以新的形象繼續為海內外客戶提供專業保險服務。
愛國情懷永葆初心
沈日昌吐露肺腑之言,“為國家作貢獻是我們的心愿,我們的一切也是國家給的。”
為了推動香港回歸祖國,沈日昌擔任了香港特區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委員、新華社香港分社區事顧問等社會公職,為香港順利回歸提出了不少寶貴意見,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他連續三屆當選廣東省香港區人大代表,積極參與國家建言獻策,致力于粵港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交流。
沈日昌始終把成為一名勤儉務實的保險人作為畢生追求。無論是在公司早期的困難時期還是后來走上正軌,他都謹守勤儉辦企業的原則,嚴于律己,以身作則。
家住九龍的沈日昌有一輛專用車,但是為了節約20港元的過海隧道費,沈日昌總讓司機把他送到渡海碼頭,然后坐渡輪上下班。
沈日昌在香港金融界和工商界的朋友很多,香港民安的對外交往和社會應酬也十分頻繁,然而每次晚上應酬后,他總是首先為他人安排車輛,他自己最后坐地鐵回家,幾十年來都是如此。但他對來自內地的公司干部員工非常貼心,經常自掏腰包請他們吃飯、敘家常。
榮退后的沈日昌依然關心著公司的發展。2006年,沈日昌逝世,他沒有兒女,家中留下的財產不多。沈江黛茜設立遺囑,將在去世后全數捐出財產發起設立員工教育基金——民昌教育基金,這也是今天太平慈善基金的前身。2019年5月,中國太平慈善基金會成功注冊揭牌,成為踐行“共享太平”的最好詮釋,太平精神得以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愛司愛港九十余載,赤子楷模沈生日昌;立業立德半個世紀,師表風范山高水長。”沈日昌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香港民安的建設和發展,為中國太平的早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歷史將永遠銘記!
(轉載自《中國保險報》2019年7月22日)